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绝非直面。——巴恩斯
【书】巴恩斯《终结的感觉》
我们生活在时间中,时间掌控并塑造我们。只需寥寥的愉悦或痛苦,我们就能体会到时间的韧性。某些情感会促使其加速,而另一些情感又会让它放缓脚步。偶尔,它好像不知去向,直到最后时刻,它真的猝然失踪,一去不返。回溯某些模糊记忆,时间已将它们扭曲变形。假如我们对实际发生的事件不再能确信,至少可以对那些事实留下的印象有十足的把握。
每个人都有私密的,未曾记录的历史,受年龄、遭遇的限制被记忆自动屏蔽。我们的观点、看法,放诸任何地方,都不可避免地偏颇,片面。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那样自信地认为,我们的判断是客观公正的判断,我们的记忆是毫无遮掩的记忆,我们的情感是高尚深沉的情感,我们的历史是跳脱时间限制的历史。谁都不会承认,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反省,最终也只能进行到自己愿意接受的程度为止。
人只能逐步逼近真实,而从未彻底真实。记忆的历史不断被时间推翻重写,终其一生我们只干了一件认识自己的事儿。多么陈腐的结论,可是几千年过去了,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们只失望地说,确实如此。
等到时间长得漫过河床,零零星星的记忆缀补成网,被可以篡改删除的片段渐渐拼凑出一个你全然不认识的过去,那里站着一个让你悔恨,难堪的旧情人,剩下的事只能是一个人面对内心的动荡不安,这浩大的动荡不安。那意味着,有积累,有责任,你直到生命的尽头才认清自己,但是没有补救的余地了,很少人明白这种感觉,这种只能被称作终结的感觉的感觉。
书摘:
1.“少年敏感的时候,我们最容易伤害别人;心中激情渐退,棱角不再尖锐,更加懂得保护自我并学会承受伤害的时候,我们步履也愈加小心谨慎。现在我或许不会让维罗妮卡好过,可是我绝不会伤得她体无完肤。而后,我想到更多的是艾德里安。当我们沉溺在年少说愁的情绪里,想象着我们每天的不满对是对人类境况的原始反应时,他就已经比我们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了。
“和他相比,我总是稀里糊涂,未能抓住有限的机会,从生活中多多吸取教训。我安于现状,整天就围绕着生存琐事打转:得过且过,一年年的时光就这样流走了。用艾德里安的话说,我听天由命,随波逐流,放弃了审视人生。所以,生平第一次,我开始对人生——我的全部人生——心怀悔恨:一种介于自我怜悯和自我憎恨之间的感觉。我失去了年轻时代的朋友们,失去了妻子的爱,放弃了曾经的抱负,我一心希望生活不要过多烦扰我,并且最终如愿——可这是多么可怜啊。
“中等就好,自从离开校园,我就一直这样。上大学时,工作后,中等就好;友谊、忠诚、爱情,中等就好;性,毫无疑问,中等就好。真理平常,道德平凡,生命平庸,这就是我的全部生活。”
2.“年轻的时候,你一定认为你可以预想到岁月会带给你的苦痛和凄凉。你会想象自己也许会孤单、离异、丧偶;孩子们都长大疏远了你,朋友也相继离世。你还会想象自己地位不如从前,无所欲求——更无人欣赏。你可能会想得更远,想到自己走向死亡,到那时无论有多少人陪伴,都只能独自面对。所有这些都是一味向前看。而你做不到的是向前看,想到自己站在未来的某一点回望过去。去体会岁月带给你的新的情感。比如说,你发现,当你的人生见证者日渐减少,确凿的证据也随之减少,因此,对当下和曾经的你也就没有那么笃定了。即使你是个勤于记录的人——用文字、声音、图片——你也许还是会发现,自己的记录方法很不得法。艾德里安以前常常怎么说来着?“有瑕疵的记忆遇到文献的不足,其必然产物便是历史。”
3.“时间先安顿我们,继而又迷惑我们。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慢慢成熟,而其实我们只是安然无恙而已。我们以为自己很有担当,其实我们十分懦弱。我们所谓的务实,充其量不过是逃避,绝非直面。”
【影】费里尼《甜蜜的生活》
《甜蜜的生活》长达三小时,堪称电影史上的大手笔之作。费里尼最初的想法是,叙述一个社会文明的典型人物——记者——身边发生的故事,但最终,他拍摄出了一个反映整个社会时代的一幅大壁画。
表面上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在表现在战争的废墟和战后贫困的基础上复苏的风光世界,但男主角马切洛的记者生活,即便是放到现在可以说也是并不过时的——无节制的聚会和不断曝光的丑闻,放荡不羁的生活背后是人们心灵普遍的空虚。
马切洛这个人,在其生活的环境里,徘徊在品味高雅与低级世俗的生活之间。这是个普通人物,小镇青年靠聪敏和才华成为重要媒体的著名记者,靠俊朗迷人的外表俘获无数女人的芳心。但这个人物是如此摇摆不定,没有根基,以至随时都有可能自我迷失;这个人物又是如此敏感,以至随时都会发现令人刺激的新事物。一方面,他对那种稍纵即逝的快乐、放浪形骸的生活感到厌倦;另一方面,他又压抑不住自己来自小地方人的那种抱负,渴望在大城市事业有成,渴望那种井井有条,舒适整洁的生活。然而他的行为却常是不道德的,影片结尾,他独自跪在海边,那种落寞最终还是无处寄托——他注定是个带有一点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物。
他渴望过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他把这种理想寄托于他接触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身上,即便是在短暂的接触中,他似乎都对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愿望,竭力寻求他们的帮助,但任何人都帮不了他。马达琳娜,漂亮的财产继承人,因太过富有而不理解马切洛的需要;艾玛是个截然相反的女性,但她控制欲太强,善妒、歇斯底里的性格让人受不了。他的好朋友斯坦纳过着看上去温馨稳定的生活,他的房子被马切洛看作是世上最好的庇护所,但即便如此也抵挡不了他内心无比的恐惧——他自杀了,高傲地像个希腊悲剧人物那样去自杀。片子的每个段落都象征着向马切洛指出的道路:指引他达到内心平和与外部和谐相处的境界,但每条路都是死胡同。
让我们来看看男主人公的经历,他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奇遇:先是同漂亮的,纯洁而放荡的西尔维娅约会;而后他挤在那些围观虚假的圣母显灵的混乱的,愤怒的人群中;在斯坦纳家中同一群可爱的,但却没有价值的文化精英进行平静的对话;在古堡与贵族们进行寻找幽灵的游戏;在海边别墅同一群艺术家通宵达旦地、拙劣地寻欢作乐……在黑夜结束后,他跑向远处的海滩,上头一头巨大的海中怪兽睁着眼睛,似乎在暗示他们毫无意义的,混乱而错置的生活。
我们的许多焦虑源自过多的幻想,不切实际的希望和伤感的情怀。费里尼试图告诫,不要沉浸在虚无缥缈的幻想里,要面对现实。但现实捉摸不定,明天又不可知,空洞孤独的马切洛独自跪在海滩望着对面天使一样的姑娘,太阳就要升起了,我们的生活在哪里呢?
【音】JayMay <Blue Skies>
读诗一首:卡佛《害怕》
害怕看见警车驶入车道。
害怕在夜里沉睡。
害怕不能入睡。
害怕过去浮现。
害怕现在飞逝。
害怕电话在深夜想起。
害怕雷暴雨。
害怕清洁女工脸颊上的污渍。
害怕告诉我不咬人的狗。
害怕焦虑。
害怕不得不辨认朋友的尸体。
害怕钱花光了。
害怕拥有太多,尽管人们不会相信这个。
害怕心理评估。
害怕迟到,害怕比别人到得早。
害怕我的孩子们信封上的字迹。
害怕他们先我而死,我会感到有罪。
害怕不得不与母亲一起度过她的晚年,在我自己的晚年。
害怕混乱。
害怕今天将以一张不愉快的纸条结束。
害怕醒来时发现你已不在。
害怕不能爱,害怕爱得不够。
害怕我爱的事物对我爱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害怕死亡。
害怕活得太久。
害怕死亡。
我已经说过。
晚安,亲爱的人。做个好梦。